倒藻

养殖水体倒藻的处理

一,养殖水体倒藻的概念和原因

“倒藻”主要是因为天气突变(台风,暴雨等)或者是养殖管理不当,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造成水体中藻类短时间内大量死亡,池塘的下风口出现大量死藻(如图所示)(一般呈棕黄色或者土黄褐色的漂浮的絮状物或者油膜状物),水色突然变清、变浊,甚至变红的一种现象。

发生倒藻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类:

一是天气的剧烈变化,台风;暴雨;连续高温;气温,水温的骤变,农家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有机物分解耗氧过多,夜间溶氧的过低引发藻类的死亡等。

    但凡生物都有应激,台风,暴雨,气温的骤变引发倒藻的机理是由于这些极端天气导致水体理化因子的剧烈改变,导致藻类出现应激,大批量死亡。

连续高温引发倒藻的原因是在气温高、光照强的情况下,藻类因光合作用强烈造成二氧化碳缺乏,如果不及时补充碳源,会造成pH值超高或倒藻。

二是人为管理不当,包括施肥补肥时机把握不好,或者消毒药用量和时间不妥等。 浮游生物都有生命周期,每一次施肥之后,浮游藻类都会有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丰度不断地提高,水体的PH也不断增加,但是,随着藻类生长繁殖对养殖水体当中营养物质的消耗,藻类的繁殖速度下降,整个水体中藻类的群体不断老化,养殖水体出现透明度低,水体水面无光泽等,这个时候还不注意采取措施,任其继续发展,藻类就容易走向大批量死亡,发生倒藻。

水体营养元素的匮乏,导致藻类繁殖的速度变缓,水体老化,后续的藻类跟不上,就会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

 二,倒藻对养殖的影响

发生倒藻的池塘,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一般有如下一些变化。

1,溶解氧的急剧下降:养殖水体中的主要的溶氧来自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由于浮游藻类的大量死亡,导致溶解氧的来源减少,加上浮游植物死亡后的残骸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溶氧,导致整个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急剧下降。

2 氨氮和亚硝酸盐增加: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一方面养殖水体中藻类充足的时候,自身能够利用水体中的一部分氨氮,减少养殖水体中氮的积累,藻类大量死亡后,不仅不能利用水体中的氨氮,残骸的分解反而会释放出大量的氨。另一方面是由于养殖水体中的溶氧不足,导致整个水体当中的硝化作用的速度下降,影响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转化。故发生倒藻的池塘,往往会带来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偏高。

3,水体浑浊或者变清:在养殖水体中,水色主要由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决定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后,就失掉了原来的水色。导致水体出现浑浊或者发红等。池水变清,水体的透明度过大,不利于鱼虾的栖息,容易导致底栖青苔的滋生,导致养殖水体肥水困难。

三,倒藻的预防及处理

(一)预防

1,水体透明度变差,水体开始浑浊,这些都是倒藻出现的前奏。需要及时处理。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定期加注新水,使用EM调水王等或者活菌王微生物制剂净水,配合肥力高+藻种,补充藻类所需的营养元素(钙镁晶等),促进藻类的繁殖,实现调节藻相的目的;也可以通过使用消毒剂杀死一部分老化的藻类,避免倒藻。还可以通过大量使用EM8原露,利用EM8原露和藻类的营养元素上存在的竞争关系避免藻类的过度繁殖进而引发的倒藻。

2,多开氧机,避免养殖水体的分层。

3,高温季节的预防。连续高温。强光照,浮游藻类光合作用强度大,对碳的消耗过大造成水体碳的缺乏,可以通过泼葡萄糖等含碳量高的产品来解决。

4,台风来临前的倒藻预防。一般可以3-4天的补菌补肥,防止倒藻,主要是补充藻类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可以使用EM调水王+红糖进行稳水操作,也可以使用肥力高等补充藻类所需的营养物质。台风来临需要保证池塘夜间溶氧的充足,保证夜间藻类呼吸作用的溶氧需要,防止因夜间溶氧过低,严重影响藻类的呼吸作用而引发的倒藻,可以通过加开增氧机和使用底氧多进行增氧操作。

(二)处理措施:


发生倒藻后,首先需要进行水体解毒和抗应激处理,为了避免养殖水体的缺氧,需要采取加开增氧机,晚上使用底氧多等化学增氧剂,避免养殖生物在夜间缺氧。

倒藻还需要注意底质改良。主要是因为倒藻后,大量的死藻,有机碎屑沉积在池塘底部,加上藻类的大量死亡,整个池塘的溶氧急剧下降,导致有机物的分解速度下降,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大量的有机物沉积就会沉积在池塘底部,一旦天气恶化,就有泛底的风险,因此,在使用有机酸解毒的同时,需要使用氧化型改底,如底毒清进行底质改良。之后再进行培藻操作。

建议方案如下:

第一天首先是使用解毒应激灵(有机酸)进行解毒和抗应激处理。每亩米水体使用500-1000毫升。入夜前使用底氧多500克每亩)。

第二天上午使用分解底改王5公斤亩米)+底氧多粉剂250-500克亩.米)快速降解氨氮和亚盐,下午使用底毒清250-500克亩)进行底质改良。

第三天,引进周围池塘里面优良的藻水,使用肥力高1000毫升每亩米)+藻种(500ML每亩米水体),尽量不使用芽孢,避免在溶氧不足的情况下的耗氧。


分享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