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纤毛虫病的处理建议
一,纤毛虫病的病原及流行情况
纤毛虫病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严重疾病之一,一旦暴发将直接影响对虾的摄食、脱壳和生长。纤毛虫属原生动物,常见的有聚缩虫、单缩虫、钟型虫、累枝虫等数种,隶属缘纤毛目,固着亚目。
纤毛虫营固着生活,靠摄取水中的有机营养物质生活,适于在受有机质污染的水域中繁衍。在清新、无有机质的水中,纤毛虫则得不到充足营养,生长繁殖被抑制,继而死亡。对虾是纤毛虫类的主要宿主。纤毛虫吸附在对虾体表、鳃丝等部位,如果对虾身体健壮,能正常脱壳,则寄生的纤毛虫亦随之脱掉,于对虾无影响。因此在温度适宜,池中有机营养物质丰富且又有宿主存在时,纤毛虫以有性和无性方式大量繁殖。特别在大风、闷热、暴雨过后,池底剩余有机质被翻起,纤毛虫在一到两天大量繁殖导致对虾出现异常。
温度是纤毛虫类生长繁殖的重要环境因素,在不同温度下所生存的纤毛虫类型也不同,一般可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三种。14~17℃存活的为初夏低温型,19~26℃及21~27℃为初秋中温型,29~30℃为盛夏高温型。因此整个生长期都有纤毛虫危害对虾。纤毛虫营固着生活,靠摄取水中的有机营养物质生活,适于在受有机质污染的水域中繁衍。在清新、无有机质的水中,纤毛虫则得不到充足营养,生长繁殖被抑制,继而死亡。对虾是纤毛虫类的主要宿主。纤毛虫吸附在对虾体表、鳃丝等部位,如果对虾身体健壮,能正常脱壳,则寄生的纤毛虫亦随之脱掉,于对虾无影响。因此在温度适宜,池中有机营养物质丰富且又有宿主存在时,纤毛虫以有性和无性方式大量繁殖。特别在大风、暴雨过后,池底剩余有机质被翻起,这时即是纤毛虫生长繁殖的最佳时期。
当纤毛虫密度达中高密度时(笔者把纤毛虫的密度分为五个等级,在10×10倍显微镜下,一个视野纤毛虫个数在10个以下时为低密度,10-19个为中低密度,20-29个为中密度,30-39个为中高密度,40个以上为高密度),当纤毛虫低密度寄生时,南美白对虾就开始减料,吃食不正常;当达到高密度时,就出现脱壳困难症,停止生长。个别成功脱壳者,由于纤毛虫寄生部位壳质钙化,新旧壳粘连而受伤,往往继发细菌感染而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虾减料后,虾农往往未能及时发现,造成食料过剩,引起水质恶化,最后可能导致全塘虾中毒死亡。
二,纤毛虫病的主要症状:
发病初期,对虾的鳃、体表、附肢等外观呈黑色,体表呈灰黑色如绒毛状,体表粘液有滑腻感。用显微镜观察可见钟形虫、累枝虫和聚缩虫等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及有机碎屑、污物、丝状藻。发病中晚期,对虾周身被有厚厚的附着物,鳃部挂有污泥且粘液增多,呼吸困难,鳃丝受损,体质下降,继发感染细菌或病毒病,导致对虾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进而导致大批量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