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肝胰脏病变的处理建议

对虾肝胰脏病变的处理建议

             

一,对虾肝胰脏的生理。

1、形态结构:          肝胰脏,又称中肠腺,是主要的消化腺,位于胸部中后区、心脏前方腹面,黄褐色,成对。对虾的肝胰脏已愈合成块,位于头胸部中后区,包围幽门胃和中肠的前部。肝管1对,从幽门胃与中肠交界处的腹面进入消化道。2、肝胰脏的生理功能:1)消化吸收功能:分泌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通过肝管进入肠胃,协助和促进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分解消化,并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它分泌的消化酶有蛋白质分解酶,能把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及小肽。脂肪分解酶能把脂肪分解为单酯酰甘油和脂肪酸。糖类分解酶能把纤维和淀粉分解为单糖、二糖;2) 贮存功能:肝脏消化吸收脂肪、糖原、微量元素,以及具有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以保证肝脏的正常的生长和蜕壳时的能量供给;3)解毒功能:分泌细胞形成溶酶体,溶酶体对毒性物质起到吞噬作用,包裹在溶酶体内的毒性物质就无法产生毒害作用,最后溶酶体残体通过细胞外排作用排入肝管腔内,再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4)造血及免疫功能:甲壳动物不具有免疫球蛋白,对机体的保护作用主要是由血细胞来承担的。血细胞(血蓝蛋白)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身体各处,发挥着吞噬、结节、包囊等免疫防御功能。血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它们的更新补充是由肝脏组织的造血功能来完成。5)影响对虾的排泄、蜕皮周期、体表色素分泌(虾体上的黑点及颜色深浅),血浆中的离子转运等3、肝脏发育过程:     肝脏的正常生长发育:从投放虾苗开始,苗期蜕壳频繁,随着虾苗蜕壳成长,肝脏也随着机体的增长而逐渐生长转变和完善。  12cm虾苗:虾苗从苗场进入池塘后,饵料营养构成发生变化,因此肝脏颜色发生变化。肉眼观察,苗场的虾苗肝脏颜色偏黑,而池塘里的虾苗肝脏颜色偏棕黄色,肝组织不饱满,轮廓相对清晰,无白膜或很模糊;   23cm虾苗:肝脏颜色呈棕色,肝组织饱满,轮廓及肝斑纹清晰,白膜可见;   35cm虾苗:肝脏颜色呈棕褐色,肝组织很饱满,轮廓及肝斑纹清晰,白膜明显位于棕褐色下方。4 ,转肝期。对虾转肝期是对虾由以天然饵料(藻类及枝角类等)为主转为以对虾饲料为主的关键点。肝胰脏转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肝胰脏的健康情况,也关系到后面南美白对虾后期的生长速度及抗病能力。   对虾肝胰腺从仔虾(0.4厘米左右开始)到3-4厘米为止,处于高速发育的同质期,此时肝胰腺功能基本处于一个不完善的时期,吃虾片的是黑色,吃藻类或浮游动物的为绿色或淡黄绿色,吃配合料的为土黄色。同质期肝胰腺病变较少,主要为代谢问题,极少数出现细菌感染。    当对虾长到4-6厘米时是肝胰腺发育最重要的一个时期——转肝期,肝胰腺后部逐渐出现一层白膜,白膜逐渐发育,渐渐包围整个肝胰腺后缘和底部,这是肝胰腺功能成熟的标志。此时是肝胰腺功能转型的关键时期,易出现转肝慢、肝胰腺发红、脂肪肝等现象,是整个养殖过程中预防肝胰腺病变的最关键时期。    包膜期:也就是成熟期,一般在6厘米以上的对虾,体现在前黑后白,黑白分明。肝胰腺功能健全,吃料生长加快,只要及时、定时、少量多餐喂料并在饲料中添加保肝、排毒药物,排出体内的藻类毒素和其他毒素,保障对虾肝胰腺正常功能。建议同时预防细菌性肝病的发生。

二,对虾肝胰脏病变的症状,流行情况。

 肝脏病变表现:

(一)肝脏病变的过程的颜色变化,在颜色上通常表现为:棕褐色(正常)→浅红色或深红色(初期,表现为肿大)→稍微发白(中期、开始萎缩)→完全变白(后期,表现为糜烂)。

肝胰脏病变的颜色变化1,肝脏发红:肝脏负担加重,或细菌入侵,炎症,肝脏免疫力下降;

  • 图1 示对虾肝脏发红 图片引自天宝分享
  • 2,肝脏发黄:消化功能异常,营养物质代谢不彻底;
  • 图2 ,示对虾肝脏发黄
  • 3,肝脏发白:肝脏感染细菌或中毒后,能量代谢紊乱,肝糖元、蛋白质耗尽;
  • 图3,示肝胰脏发白 左侧尾正常的肝胰脏
  • 4,肝脏发黑:药物残留或理化指标引起解毒肝细胞(分泌细胞)坏死(不可逆)
  • 图4 示肝胰脏发黑  
  • (二)肝脏病变过程的形态变化
  • 图5 示肝胰脏发红,肿大
  • 图6 示肝胰脏萎缩,上方为正常的肝胰脏。
  • 图7 示肝脏边缘模糊
  • 二,对虾肝胰脏病变的原因。
  • 肝胰脏病变通常发生在20-50天阶段,其大致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过量投喂   这个阶段对虾食性开始转变,由摄食天然饵料转变为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同时,虾子进入快速生长期,吃食速度加快、吃料量增多,肝胰脏消化吸收压力明显加剧。在突然加大投喂量及多餐投喂,就会给对虾的肝脏带来一定的消化压力,表现的一个临床症状就是——肝红肿大。很多养殖户朋友在养殖过程中,有点急于求成,时常出现投料过多的情况,投料过多,大大加重了对虾肝脏的负担,且对池塘水质、底质形成污染,对虾容易应激,甚至发病。严格控料,可以有效减轻对虾肝脏负担,对维护肝脏尤其重要。   2、养殖水体中水质指标不良以及饲料及环境中毒素的影响   虾子进入上缯期,活动能力明显增强,开始出现爬底现象,摄食底泥和前期剩余霉变吃料(饲料当中可能含有的黄曲霉毒素),造成肝胰脏组织的损伤和病变,养殖水体中的藻毒素(裸甲藻等鞭毛藻所产生的)、重金属等也会在肝胰脏沉积,损伤正常的肝胰脏细胞,氨氮,亚盐,硫化氢等超标,对对虾的机体以及生理功能均有影响,造成对虾的体质下降,增大细菌感染的风险。 3、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   养殖过程中,投喂量加上去以后,如果不注意水质和底质的管理,容易造成底质的恶化,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加上对虾是底栖生物,对底质变化更为敏感,底部还原性物质(硫化氢,亚盐等)的出现,造成对虾体质的下降,往往容易引发病原微生物(弧菌等)的继发感染。
  • 三,对虾肝胰脏病变的处理建议。
  • (一)预防.肝胰脏日常的养护。
  • 1、减轻消化压力
  • 选择优质饲料并控制投喂量;加料一般每隔2-3天才加一次,每次加10%左右。减轻对虾的消化压力。在投喂量控制这块,可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手法,但总体的原则是“加料要缓,减料要狠”。即使虾子吃料速度非常要,也不要盲目增加投喂量,而在遇到恶劣天气是,要适当减料甚至停料。   2、定期护肝
  • 由于肝胰脏承担了物质代谢和解毒的功能,因此,饲料及环境中的毒素很容易造成肝胰脏的损伤。因此,建议虾子上罾开始,定期使用护肝产品,如中草药(清热解毒散)和高稳VCE。中草药具有抑菌消炎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双重功效,同时副作用小。而复合维生素可以增强对虾免疫力和解毒功能,同时促进虾子对矿物元素的吸收。实践证明,通过泼水和内服同时进行,调肝的效果最有保证。   3,合理用药。尽量少用毒副作用较大的消毒剂及减少使用次数,不用重金属类的杀虫剂,主要是通过增氧与育藻来改善水环境,破坏病原生物的生长环境,竞争抑制病原生物的繁殖,达到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目的。  
  • (二)肝胰脏病变的处理建议。
  • 肝胰脏病变主要是因为投喂量过大,养殖水质和底质的恶化,环境中的毒素以及病原菌感染,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也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养护肝胰脏,控制投喂量,使用抗菌素进行杀菌,抑菌等角度入手。处理建议如下:
  • 减料内服,可以超浓缩乳酸菌或乳酸菌粉拌料使用,一般不建议使用对肝胰脏影响较大的抗菌素(如盐酸多西环素,磺胺类等),配合清热解毒,护肝的中草药(如清热解毒散)以及活力健一起使用,连续使用3-5天。
  • 可以外用渔丰1号每亩水深1米用本品150-250毫升)全池泼洒连用2次,杀灭池塘底部的病原微生物,如果池塘底质与水质指标不良,水体中的藻相以有害藻居多,需要及时进行调节和处理。
分享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