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肝胰脏病变的处理建议
一,对虾肝胰脏的生理。
1、形态结构: 肝胰脏,又称中肠腺,是主要的消化腺,位于胸部中后区、心脏前方腹面,黄褐色,成对。对虾的肝胰脏已愈合成块,位于头胸部中后区,包围幽门胃和中肠的前部。肝管1对,从幽门胃与中肠交界处的腹面进入消化道。2、肝胰脏的生理功能:(1)消化吸收功能:分泌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通过肝管进入肠胃,协助和促进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分解消化,并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它分泌的消化酶有蛋白质分解酶,能把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及小肽。脂肪分解酶能把脂肪分解为单酯酰甘油和脂肪酸。糖类分解酶能把纤维和淀粉分解为单糖、二糖;(2) 贮存功能:肝脏消化吸收脂肪、糖原、微量元素,以及具有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以保证肝脏的正常的生长和蜕壳时的能量供给;(3)解毒功能:分泌细胞形成溶酶体,溶酶体对毒性物质起到吞噬作用,包裹在溶酶体内的毒性物质就无法产生毒害作用,最后溶酶体残体通过细胞外排作用排入肝管腔内,再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4)造血及免疫功能:甲壳动物不具有免疫球蛋白,对机体的保护作用主要是由血细胞来承担的。血细胞(血蓝蛋白)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身体各处,发挥着吞噬、结节、包囊等免疫防御功能。血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它们的更新补充是由肝脏组织的造血功能来完成。(5)影响对虾的排泄、蜕皮周期、体表色素分泌(虾体上的黑点及颜色深浅),血浆中的离子转运等3、肝脏发育过程: 肝脏的正常生长发育:从投放虾苗开始,苗期蜕壳频繁,随着虾苗蜕壳成长,肝脏也随着机体的增长而逐渐生长转变和完善。 1—2cm虾苗:虾苗从苗场进入池塘后,饵料营养构成发生变化,因此肝脏颜色发生变化。肉眼观察,苗场的虾苗肝脏颜色偏黑,而池塘里的虾苗肝脏颜色偏棕黄色,肝组织不饱满,轮廓相对清晰,无白膜或很模糊; 2—3cm虾苗:肝脏颜色呈棕色,肝组织饱满,轮廓及肝斑纹清晰,白膜可见; 3—5cm虾苗:肝脏颜色呈棕褐色,肝组织很饱满,轮廓及肝斑纹清晰,白膜明显位于棕褐色下方。4 ,转肝期。对虾转肝期是对虾由以天然饵料(藻类及枝角类等)为主转为以对虾饲料为主的关键点。肝胰脏转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肝胰脏的健康情况,也关系到后面南美白对虾后期的生长速度及抗病能力。 对虾肝胰腺从仔虾(0.4厘米左右开始)到3-4厘米为止,处于高速发育的同质期,此时肝胰腺功能基本处于一个不完善的时期,吃虾片的是黑色,吃藻类或浮游动物的为绿色或淡黄绿色,吃配合料的为土黄色。同质期肝胰腺病变较少,主要为代谢问题,极少数出现细菌感染。 当对虾长到4-6厘米时是肝胰腺发育最重要的一个时期——转肝期,肝胰腺后部逐渐出现一层白膜,白膜逐渐发育,渐渐包围整个肝胰腺后缘和底部,这是肝胰腺功能成熟的标志。此时是肝胰腺功能转型的关键时期,易出现转肝慢、肝胰腺发红、脂肪肝等现象,是整个养殖过程中预防肝胰腺病变的最关键时期。 包膜期:也就是成熟期,一般在6厘米以上的对虾,体现在前黑后白,黑白分明。肝胰腺功能健全,吃料生长加快,只要及时、定时、少量多餐喂料并在饲料中添加保肝、排毒药物,排出体内的藻类毒素和其他毒素,保障对虾肝胰腺正常功能。建议同时预防细菌性肝病的发生。
二,对虾肝胰脏病变的症状,流行情况。
肝脏病变表现:
(一)肝脏病变的过程的颜色变化,在颜色上通常表现为:棕褐色(正常)→浅红色或深红色(初期,表现为肿大)→稍微发白(中期、开始萎缩)→完全变白(后期,表现为糜烂)。
肝胰脏病变的颜色变化1,肝脏发红:肝脏负担加重,或细菌入侵,炎症,肝脏免疫力下降;